欢迎来到斯坦福青岛研究院!

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 跨境技术转移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青岛斯坦福研究院   时间:2020-09-0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来往密切,各种资源要素流动加快,在面向前沿高技术发展的方向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立把握,也无法在一国之内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国际上的技术转移已成为高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整合优质海外创新资源,实现跨境技术转移。经过几年的耕耘,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及其CEO黄砚农博士对跨境技术转移有独到的认识与理解。

 


前台效果图.JPG


为什么要进行跨境技术转移?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提升,招商工作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招商引资,重点在资金,到后来的招才引智,重点在人才,近年有个新的提法叫跨境技术转移,重点转向技术,尤其是指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者是技术短板的技术。

 

创新是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从“跟跑”“并跑”到部分技术领域“领跑”。然而,作为技术后进国家,中国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更应吸收国际领先的技术,快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跨境技术的引进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跨境技术转移逐渐成为支撑科技互联互通、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合作交流、深化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桥梁纽带,这为国家科技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4.png


实现跨境技术转移路径


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黄砚农博士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跨境技术转移工作的经验表示:“跨境技术转移是艰巨且复杂的工作,它的复杂性首先是因为它需要一个专业背景,所以它的专业性非常强。第二个,它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涉及到技术层面、法务层面、市场层面、甚至是跨国贸易层面,利益相关体也非常多,所有这些都使跨境技术转移路径流程复杂,成功率也不高。”


3.png

黄砚农

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公派赴法国留学,随后获得法国国立高等邮电学院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兼任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


曾任Nextwave Wireless公司全球运营总监、惠普研究院(HP Labs)研究员、甲骨文(Oracle)主任工程师、Augmentum公司高级经理、Vitria应用架构师、加拿大Moncton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宇易云计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kloudSmart, Inc.)总裁。


20多年来,有五十余篇论文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或会议上发表。领导了多项中间件 (Middleware)、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SOA)、业务流(Workflow)、企业应用集成(EAI)、电子文档交换(EDI)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成功地在美国及亚洲为近40家大型客户实施部署了企业级信息系统。

 

“即使困难重重,但仍有章可循”。黄博士认为要实现一个成功的跨境技术转移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四个步骤:

  • 至关重要的一点,对国内市场深刻理解、调研并做出需求分析。

  • 第二点,对引进国外技术从内容到形式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考虑清楚引进的形式是实体企业、还是技术授权等。譬如软件行业,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将会引进软件的源代码还是使用授权,授权的使用年限及地域限制,又或者引进一个理念、一个方法或者是一个技术路径。所以跨境技术转移要对引进的内容到形式、内涵到外延有一个精准的定位。

  • 第三点,确定国内的承载载体,它除了有技术实力能够进行消化吸收,国产化将引进的技术以外,还要有足够的市场能力。

  • 第四点,斯坦福青岛研究院要对跨境转移的技术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以确保它能够可持续的运营,这里面包括它的资金、合作伙伴、所有利益相关方形成的生态、它的资源方、投资机构、甚至要帮助确立其商务模式。


2.png


成功案例分享


黄砚农博士近几年通过他的努力成功实现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跨境技术转移实例。前几年,通过对国内大数据市场的分析,发现国内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有一类特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这类特定的应用场景,一个特点是应用范围非常广,另一个是数据体量非常大且结构复杂。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大数据技术是国内空白。因此,研究院决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思想,邀请海外相关机构做系统比对测试从而确定技术路线,并寻找国内的企业作为技术载体来实现落地。


扶上马走一程,由于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以及先进且相对排他的技术路线,因此研究院协助技术落地企业实现融资超过一个亿,这个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市场、投融资机构、也包括一部分政府支持,这样以来,确保落地的项目有效可持续的运营。落地的企业成为国内该行业内第一家企业,帮助填补国内空白,形成完全崭新的产业。

 



跨境技术转移是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的一项核心业务,也是区别于其他的创新平台的亮点之一。一直以来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秉承自身原则开展工作,且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也会继续进行优化和加强跨境技术转移工作能力。


  • 首先,系统化。在项目的来源端,系统的搭建项目来源渠道,具体体现在与当地的行业组织、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进行常态化互利互赢的工作合作。

  • 第二,专业化。在项目来源端,在技术层面,在市场层面进行项目质量的甄别,与国内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对标。

  • 第三,多样化。这里主要指的是地域的多样化。考虑到国际政治的不稳定性等因素,项目来源不仅仅只是美国,还包括欧洲、日本、以色列、韩国等。

  • 最后,产业化。体现在项目的落地端,搭建由行业龙头、金融机构、市场资源主体等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来确保引进技术能平滑的直接进入国内经济循环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然后进行技术消化吸收并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现阶段经济技术发展特点,跨境技术转移工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