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斯坦福青岛研究院!

优化国家间科技资源配置 跨境技术转移的五类路径

作者:qdsitanfu   时间:2020-10-23
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活跃,技术转移活动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跨境技术转移作为斯坦福青岛研究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凸显。各种资源要素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流动加快,跨境技术转移已成为国家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高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

 

国际技术转移主要是指知识、信息、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国内有众多学者提出国际技术转移的概念,跨境和过程中的集成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由于技术转移的获取方是要取得一定的能力和效益的,因此国际技术转移能够带来知识增加、技术能力增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际技术转移的路径和模式,国内学者及许多科技服务机构都有不同的研究与建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发表的《市场化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研究》一文中,将国际技术转移的形式分为直接投资、商品贸易、专利许可转让、合作研发、国际交流五类路径,与斯坦福青岛研究院跨境技术转移工作的合作形式较为契合。

 


1.直接投资


国际技术转移的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投资建立公司,并将先进的技术带到所投资建立的公司,投资者拥有被转移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投资形式包括独资、合资、跨国并(收)购等。如IBM、微软、三星等在中国公司设立独资的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如大众、奔驰、宝马、福特、通用等在中国合资成立汽车生产企业;再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北汽收购萨博等。

 


2.商品贸易


国际技术转移的商品贸易是指有具高科技含量的商品进行国际贸易,如先进(成套)设备的引进,这种转移模式在国际技术转移历史的初期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需要引进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是发展国家初期的主要国际技术转移模式。

 


3.技术许可转让


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许可转让是指以许可证转让方式所进行的技术转移,技术以商品的形式在技术市场中进行交易,这种转移的技术包括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大部分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许可转让是专利技术。

 


4.合作研发


国际技术转移的合作研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单位之间聚集各方人力、技术和资源联合开发项目(产品)的模式。如 波音公司的787飞机的舱门和方向舵由中国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的合作开发并协作生产。如战略技术联盟形式,合作双方可以获得彼此有关的经验和技术,合作研究与发展成果为双方共同享有,专利权、版权均属双方共有。

 


5.国际交流


国际技术转移的国际交流主要是以人才交流为核心开展的相关技术知识交流活动,且以人才流动为载体进行技术转移,包括公开的专业会议、展示展览会、科技文献交换、留学生与访问学者交互、雇佣外国专家、人才流动(创新创业)、培训等形式的国际交流。

 


图:斯坦福大学细胞和分子精准检测项目-三峡医检工作场地


2020年,斯坦福青岛研究院重点引进国际性人才及科技项目的跨境技术转移工作已显成效,其中已在国内运作的两大项目经过市场论证及各类商业合作探讨,逐步扎根市场大环境之中。研究院根据科技项目自身特点有的放矢的选择跨境技术转移路径,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匹配适宜的合作模式及各类资源,激发国际项目及本土市场的双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