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斯坦福青岛研究院!

人民网揭秘研究院所在联盟: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贡献密码

作者:qdsitanfu   时间:2021-01-15

2-210115103934Y9.png


一直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摆在政府、科研机构和市场之间的一道难题。如何跨越专利成果与商业价值的鸿沟,成为业界长期关注的焦点。

而在位于山东省的青岛蓝谷,借功能区改革契机创新体制机制、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创业生态,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中竟屡试不爽。据统计,2020年青岛蓝谷新增市场主体1551家、增长53%,完成技术合同登记认定超过9.5亿,横向合同占比79%,其中在青岛市范围内交易额约 4.98亿元、占比 52.4%, 呈几何倍数增长态势。

在这组亮眼数据背后,技术合同交易的90.2%竟然来自于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成员。该联盟由蓝谷管理局发起成立,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深海基地、山东易华录、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等蓝谷区域内的重点创新平台、企业、服务机构聚集其中,形成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和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其密码破解有四:

2-21011510400G60.png

▲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



图片
密码一:市场
图片

市场是检验成果产业化的唯一标准,联盟从市场视角出发,通过发布产品、招标需求,引导科技成果院所企业重视市场、走进市场,千方百计活跃区域内技术市场。

互为市场。鼓励动员联盟成员间开展业务合作,向联盟成员、向蓝谷企业释放需求,提升区域内交易活跃度。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联盟秘书长单位率先发起合作,与多家成员建立业务合作,如与青岛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浮游生物原位观测产品的开发,山东易华录进行产品设计、产品主体功能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等工作,青岛农业大学承担浮游生物手动分类工作、数据集补充完善、数据集手工标等工作。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也面向蓝谷开放需求,采购了道万科技等单位产品。

重视市场。组织联盟内成员以及蓝谷区域内新兴企业进行科技服务产品发布,明确产品的服务内容、价格及客户对象,由联盟开产品发布会统一宣传。青岛智谷人才创新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博士后人才、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的新兴企业,通过联盟产品发布及相关资源推介,成立半年来收入及预收账款接近百万,目前正与机器人相关知名公司合作推动实体培训。

走进市场。变成果推介为需求招标,推技术直面市场需求。企业技术需求是发展升级的困难及动力,联盟创新性的以招标形式对全省科技工作者发布企业需求。通过前期对区域内企业需求的调研、走访及需求的凝练,进一步确定需求相关指标,以招标会的形式面向科技工作者发布,青岛净海水业科技公司是从事海水淡化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新技术成果,但在实施产业化方面需要多方领域技术共同解决,通过需求招标会吸引了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海水淡化领域专家,与净海水业探讨合作,共同推动龙口深井海水淡化1万吨/日重大技术产业化工程。

2-210115104020301.png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


图片
密码二:活跃
图片


联盟内企业分属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同阶段,一年来结合自身优势特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活跃的产业化生态。一年来,联盟内50多家成员单位竞相发力,开展各类科技活动上百场,吸引线上线下近万人参与互动,并不断扩大朋友圈,吸收青岛中航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等十余家成果产业化链条不同环节的新单位参与加入。

源头活跃。2020年8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召开了鳌山论坛,邀请了戴民汉院士等多位专家,就海洋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战略、技术、和成果产业化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8月下旬和联盟、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共同举办线上成果对接会,十余项新成果通过青岛生产力云讲堂、科技政策讲堂同步转播,得到青岛、烟台、上海、福建等涉海科技企业和科研工作者3000人次的线上参与,线上互动达百余次;12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2020年学术年会暨运行5周年巡礼活动,吸引了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交流;并常态化的开展了各种技术研究、研讨、交流推广活动。

院所活跃。川大(青岛)研究院常态化组织了21场专家企业行活动,走进青岛30多家企业探讨解决技术问题;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与海尔、海信深度合作,将成果转化与人才输出协同开展;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参与主办第五届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12名院士与180余名高端学者应邀参会。联盟理事长、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院士技术入股成立了青岛德馨生物科技公司,将多功能农用微生物菌剂试生产成功,带动了一批生物技术成果转化驶向快车道。

企业活跃。海检集团推动设备仪器的开放共享平台,与联盟、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高频活动,组织了十余场的开放交流、研讨活动,接待区域内外企业考察访问几十次,并将设备仪器纳入了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共享平台中。山东易华录获批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领域中心和青岛科普基地,在海洋大数据上与科研和产业界交流互动活跃,建立了全省首个5G无人驾驶公交小巴示范项目;聚信汇智引进孵化企业近60家,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推动形成企业创新群落。

2-2101151040324b.png

▲青岛蓝谷打造创新创业热土


图片
密码三:协作
图片


进入市场、活跃生态,为业务交易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激活交易是核心,也是生态能够持续健康繁荣的动力。联盟不断促进盟内企业间、联盟内外企业、蓝谷和即墨区域企业、蓝谷区域内外成果转化高端机构和工业供应链合作,激活协助交易。

内部合作。斯坦福(青岛)研究院与大工(青岛)研究院合作组织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经理人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10余人,围绕成果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实操工具、知识产权及法律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教学,联盟内外企业高校参加踊跃。联盟内高校院所和研学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汇聚蓝谷特色的海洋科研资源,开展研学活动,联盟开展十一国庆节科普展,委托院所、蓝谷海科文旅、蓝谷研学中心等机构形成了产品+业务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吸引了上万人才来到蓝谷、关注海洋科技;与海科展积极合作,利用海科展汇聚的企业市场信息,建立桥梁纽带,推介成果邀约企业。

局区协同。联盟与即墨区相关部门、即墨蓝谷协同办公室积极联系合作,引导院所走进即墨工业企业。在即墨区科技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开展院所企业面对面交流会十余场,成为即墨企业的科技咨询员;与即墨科协合作在蓝谷设立科技工作者驿站,依托企业科协建立与企业家沟通渠道;与即墨组织部、科技局、海洋局等单位建立沟通联系,畅通院所与企业服务;和山东省、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合作,探索企业需求-科学家揭榜的机制,广泛推动区域间企业与外部协作形成交易。

外部携手。联盟加强与外部成果转化高端机构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合作交流,从协作交易源头建立持久机制,与半岛科创联盟、青岛国家海洋研究中心等平台形成合作,开展多项活动融入胶东半岛一体化和全省发展大局;与柠檬豆、卡奥斯等市场化平台合作,链接全国产业资源,引导科技成果进入工业供应链体系,激活成果产业化交易。


图片
密码四:服务
图片


成果产业化的出口是企业,无论是自身产业化还是与企业合作都要将成果推进市场,让市场检验。区域内的龙头企业是科技成果潜在的最大可能客户,是带动成果产业化的最强动力。联盟积极联系服务区域内龙头企业,探讨降低企业成本、培养人才促进区域内科技合作、联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助力企业发展。

降低成本。联盟广泛开拓科技资源,联系青岛市知识产权代理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助企业盘活技术资产变现,解决阶段性资金需求;与市研发服务中心合作,推广科技文献查阅,探讨科技券使用,协助企业利用共同资源和科技券降低研发成本;充分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科技能力资源,挖掘并指导联盟内企业申请省市级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评估等工作,降低企业科技资源投入成本。

培养人才。成果产业化人才是实施转化的重要抓手,但成果产业化人才需要从技术到管理的综合素质,缺乏现成的人才,联盟间企业又都偏重产业化的一环,人才得不到有效的实践。联盟从人才切入,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将成果产业化人才纵深化,推进企业院所间的挂职交流,并会进一步走进企业需求和院所成果中去,实际分析需求和成果,增进了解促进产业化实施。

联动金融。科技金融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成果在实施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特征的金融产品给与支持。联盟与青岛农商行、青岛高创科技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青岛蓝谷高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探讨科技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重点研究降低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资金安全性及收益预期,促进知识产权等技术价值实现资金价值,支撑区域内龙头企业所需资金支持。

一年来,联盟企业快速成长,森科特研发了“立体坡剖面检测系统”可广泛应用在海洋牧场的信息采集,高度集成协作,降低成本同时保障了信息测量准确性,被国内多家大型海洋牧场和科研机构订购,订单总价近5000万;蓝光晶科实现半导体硅电极及聚焦环等核心辅材的产业化,具有多晶硅科控铸锭及精密加工技术,产品主要出口国外,被SK海力士认证,硅零件类产品收入超过1000万。

科技成果产业化道阻且长,青岛海洋创新创业联盟将持续求索,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探索支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联盟密码,为蓝谷区域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资源,科技价值显现为经济价值,青岛蓝谷这片创意创新创造的土地上将孕育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