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斯坦福青岛研究院!

《青岛海科展》刊登:搭建美国硅谷与中国蓝谷沟通的桥梁——记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黄砚农

作者:qdsitanfu   时间:2021-05-19

《青岛海科展》双月刊2021年第3期刊登:搭建美国硅谷与中国蓝谷沟通的桥梁——记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黄砚农,作者: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 王晶。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2-21051Z94954E0.jpg


斯坦福青岛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作为斯坦福国际研究院与青岛蓝谷管理局联合组建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汇集前沿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跨境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渠道,专注引入国际科技领军企业,促进产业更新迭代技术升级,打通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桥梁,加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贡献与发展。


2018年,斯坦福国际研究院与青岛蓝谷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在青岛蓝谷共建斯坦福青岛研究院,推动“美国硅谷-中国蓝谷”两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行业组织在技术研发、专利授权及交易、项目孵化及产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促进青岛蓝谷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及创新产业发展。


2-21051Z95039352.jpg


众所周知,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是闻名全球的综合性咨询研究机构,也是目前美国最大、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把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精英团队带到青岛蓝谷,借助蓝谷海洋产业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然而,此次为美国硅谷与中国蓝谷牵线搭桥的媒人就是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黄砚农博士。


选择中国  选择青岛  选择蓝谷


硅谷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世界上最具创意的理念、产品、服务模式,从而打破传统市场、创建新市场,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财富。借以其与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网络资源,斯坦福青岛研究院把硅谷最著名的创新管理方法带到青岛,并应用在其创新生态里。 


“选择中国,选择青岛,选择蓝谷。20多年的从业经历,这是我认为做出最正确的选择。”黄砚农说。“斯坦福青岛研究院旨在帮助科学技术人员实现他们的技术或发明的产业化。同时促进跨境技术转移,包括从美国硅谷及全球引进高科技企业到青岛,帮助它们开拓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帮助青岛企业对接海外资源走向国际市场。”


2-21051Z951015A.jpg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来往密切,各种资源要素流动加快,在面向前沿高技术发展的方向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立把握,也无法在一国之内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提升,招商工作也在不断升级,从早期的招商引资,重点在资金,到后来的招商引智,重点在人才,近年有个新的提法叫跨境技术转移,重点转向技术,尤其是指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或者是技术短板的技术。因此,国际上的技术转移已成为高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 


据了解,研究院的核心工作是跨境技术转移,这项工作由海外的项目挖掘和国内的项目落地两个环节组成;对落地的实体,研究院通过参与运营或投资等形式,实现收益。


研究院通过开拓海外渠道,形成多地域、系统化、专业化的跨境技术转移渠道及方式,搭建尖端国际技术项目库,项目库内含优质国际技术160余项,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欧洲,2020年度产生新增优质海外项目近30项,并取得数项重点项目的独家授权开拓中国市场。 


“在青岛蓝谷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将继续发挥链接硅谷及青岛科技桥梁优势,围绕跨境技术转移、硅谷创新培训两方面展开工作,结合地方产业为当地政府服务。”黄砚农说。


跨境技术转移  填补国内空白


“跨境技术转移是艰巨且复杂的工作,它的复杂性首先是因为它需要一个专业背景,所以它的专业性非常强。此外,它涉及到的环节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涉及到技术层面、法务层面、市场层面、甚至是跨国贸易层面,利益相关体也非常多,所有这些都使跨境技术转移路径流程复杂,成功率也不高。”黄砚农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跨境技术转移工作的经验对记者表述。


近几年,通过他的努力成功实现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跨境技术转移实例。通过对国内大数据市场的分析,发现国内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有一类特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这类特定的应用场景,一个特点是应用范围非常广,另一个是数据体量非常大且结构复杂。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大数据技术是国内空白。因此,研究院决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思想,邀请海外相关机构做系统比对测试从而确定技术路线,并寻找国内的企业作为技术载体来实现落地。


由于有良好的市场需求以及先进且相对排他的技术路线,因此研究院协助技术落地企业实现融资超过一个亿,这个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市场、投融资机构、也包括一部分政府支持,这样以来,确保落地的项目有效可持续的运营。落地的企业成为国内该行业内第一家企业,帮助填补国内空白,形成完全崭新的产业。


2-21051Z9524K53.jpg


供应链管理遇新机遇


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的风险,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4月2日Adexa公司正式宣布与研究院达成合作以开拓中国市场,帮助中国供应链管理行业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带来影响,许多企业遭受到供应链危机。这时,根据市场情况迅速作出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传统的供应链规划系统和决策不能应对现代供应链带来的挑战。能够实时作出能有效指导实施过程的最优决策,对于企业当下来说是一个必选项。


研究院与世界首屈一指的供应链管理供应商Adexa合作引入该技术,将有助于解决相关组织的此类特殊需求,填补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技术短板,对助推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核心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价值链供应链意义重大。


黄砚农表示,近二三十年来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在欧美非常流行,在国内也渐渐为人所知且许多企业有着强烈的诉求。Adexa的合作伙伴中有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技术成熟度高,与国内诉求契合,基于这一时间节点,研究院引入Adexa进入中国。为有供应链管理需求的常见垂直行业,诸如航空航天领域、汽车工业领域、汽车制造供应商、电子产品领域、半导体领域、纺织品领域等提供完整高效的供应链和业务管理解决配套方案,以提升企业内外资产的利用率,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受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半导体芯片制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引进为全球排名前25位的半导体企业中80%的客户提供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的Adexa技术,对确保该产业的国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砚农说。


据悉,该项目于2021年1月中标中国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公司YMTC 供应链计划软件采购项目(含软件和实施)。


帮助青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你有好项目,如果不走入市场,只能是‘藏在深闺’,我们的资深创新导师将教给你如何让你们的项目‘人都识’,帮助你们‘捅破’成果转化到市场的这层窗户纸……”不久前,斯坦福青岛研究院主办的“斯坦福硅谷创新训练营”在青岛蓝谷开启孵化培训阶段。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研究院的另一项工作是硅谷创新培训,由海外的培训计划实施和国内的项目征集、筛选和孵化配合完成。


“这样的训练营给创业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经过几十年创新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创新导论。还有一流商学院最重要的授课理念——案例、案例分析、实操。”青岛蓝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应用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及硅谷的最佳产业化方法,孵化指导团队在青岛创建企业,加速市场化进程。与此同时,用好用足自身优势,打通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2-21051Z95311D4.jpg


研究院对创新创业者,通过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使他们能够制定一个坚实的商业案子,继而有可能创建世界级企业。这个计划包括课堂讲授对企业的组建及成功发展十分重要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硅谷企业家及企业高管提供的辅导、赴硅谷的商务旅行以及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对接等等。


研究院对拟在中国拓展业务的硅谷高新科技企业,提供落地服务,如:机构设立,政府优惠政策,与当地投资机构、企业对接等等。与其孤军奋战,他们可以通过研究院加速落户青岛的步伐。同时,研究院也可以运用其全球资源帮助青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为蓝谷注入“海洋基因”


青岛是黄渤海区域的海上门户,海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作为我国海洋科学城,拥有涉海大学和研究机构26家,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占全国1/3;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拥有国家统计的20个海洋产业和重点打造的7个海洋产业集群;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列世界第7位,海铁联运列全国第1位;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获批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开放平台,国际影响力、知名度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近年来,研究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蓝谷注入“海洋基因”。


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无锡国家高新区中船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园,以“感知海洋”为产业发展方向,以海洋观测、目标探测、海洋工程防护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主要业务,是一家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投身智慧海洋工程建设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正在开发海底观测网接驳设备、海底光电复合网络在线监测设备、海洋环境特性遥感获取设备、气相缓蚀防腐材料等20余项产品。


在黄砚农和团队的努力下,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在青岛蓝谷设立分公司,开展海洋科技领域项目。


与此同时,为填补国内气象防腐材料的市场空白,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引入企业山东贝蒙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海外多个国家引入由八位专家人才研发的气象防腐防锈技术,专注于高性能环保润滑油、气相防锈产品和装备封存产品生产和研发。期间,研究院,凭借创新平台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对接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促成双方在海洋气相防腐方面的合作;青岛蓝谷管理局辅以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落地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化。


2-21051Z95442111.jpg


目前,贝蒙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落地青岛蓝谷,注册资金1000万元,年预计生产环保高性能润滑油10000吨。所有产品将使用进口II类、III类+、合成基础油,并采用美国雪佛龙原装进口添加剂,预计建立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5条;先进的电脑称重脉冲调和釜6个,单个调和能力达到20吨。


在2020青岛海科展上,研究院引进的这两家企业——中船海洋探测技术研究院和山东贝蒙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参展企业亮相,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展会上,山东贝蒙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重点展出贝蒙特特种船用润滑油、气相防锈胶盒/胶带、气态特种润滑脂、铁锈置换剂、海水气相防锈抑制剂等海洋环境气相相关的高科技产品。通过参展,贝蒙特借此机会与海洋科技各领域最新发展成果、专家展开学术交流,摸索行业前沿发展方向,开拓产品市场。下一步,将依托蓝谷海洋创新环境大力促进海洋装备特种润滑、防锈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青岛海洋科技产出和产业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亟待进一步破题。青岛海科展是一个科技、产业、人才齐聚的大平台,在这里,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可以带着一流的海洋科技成果进行展示,为成果找到最合适的‘婆家’进行转化,将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蓄力。”黄砚农告诉记者。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科研人员为推动人类知识的更新迭代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只有当这些新的知识走出实验室,为社会使用,才会对世界产生真正的积极影响。我愿意为之继续奋斗!”黄砚农说。


2-21051Z95543628.png

图片

链接:


黄砚农,198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于1986年公派赴法国留学,于1991年获得法国国立高等邮电学院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青岛研究院CEO、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


《青岛海科展》双月刊,以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海科展”)为主题,立足青岛蓝谷海洋科技的优势资源,通过宣传海洋科技、科普涉海知识,为各涉海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提供获取专业资讯及信息、发布相关技术及人才需求的平台,助推青岛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

2-21051Z956144K.jpg